第42章 《成仙》之二-《新聊斋今古异闻录》

  《成仙》终章。

  周大佑出狱后,成知天常独坐窗前,望着远处的崂山出神。

  一日,他忽然对周大佑说:“尘世如网,我们终是困在其中的蝶。

  大佑,与我同去崂山修道如何?”

  周大佑看着怀中的幼子,又望了望正在教训下人的王氏,摇头笑道:

  “贤弟又说痴话,我如今妻贤子孝,正该重振家业。”

  成知天看着他,欲言又止,终是叹了口气。

  半月后,成知天不辞而别。

  周大佑派人寻遍文登县,却只在他住的破庙案头,发现半阙《鹤冲天》。

  “黄金榜上,偶失龙头望……”

  墨迹未干,砚台里的残墨竟凝成龙形。

  八年光阴转瞬即逝。

  这日周大佑正在书斋打盹,忽闻门外喧哗。

  抬头一看,竟见成知天身着道袍,头戴黄巾,负手立于庭院中。

  他的面容依旧清瘦,眼中却多了几分说不出的澄澈,宛如深潭映月。

  “贤弟!”周大佑狂喜,奔过去握住他的手,“这些年你究竟去了何处?”

  成知天微笑:“天地为庐,何处不可栖身?”

  两人抵足而眠,周大佑诉说着别后琐事,成知天只是静静听着。

  五更时分,周大佑忽然做了个怪梦:成知天赤身趴在自己身上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

  他惊惶起身,却发现自己竟睡在成知天榻上,而铜镜里映出的,分明是成知天的脸!

  他骇然伸手摸自己的胡须,竟只剩稀疏几根。

  正慌乱间,家人闻声赶来,却将他拦在门外:“老爷,您……您是成先生啊!”

  周大佑这才惊觉,成知天竟用幻术与他换了容貌。

  他跌坐在地,忽忆起成知天曾说“人将弃予,其何人之能弃”,顿时泪湿衣襟。

  次日,他骑上快马,直奔崂山而去。

  行至山脚,见一童子在松下读书,形貌竟与成知天儿时无异。

  “家师等候多时。”童子领着周大佑穿过云雾缭绕的山路,眼前忽然开朗。

  苍松翠柏间,一座道观隐现,檐角风铃叮咚作响,和周家旧宅的一模一样。

  成知天站在山门前,衣袂飘飘:“可曾想通?”

  周大佑望着他,欲言又止。

  成知天递来一盏松针茶:“且尝尝这茶,可是尘世味道?”

  周大佑呷了一口,只觉苦涩过后,竟有回甘,如人生百味。

  是夜,两人坐在观前磐石上。

  成知天随手折下一枝桂花,轻挥间,竟化作漫天流萤。

  周大佑目眩神迷,忽觉困意袭来,朦胧中,见成知天袖中飞出一道白光,直入月宫。

  待周大佑惊醒,却见自己躺在自家床榻,窗外明月如霜。

  王氏房里传来嬉笑声,他蹑手蹑脚凑近,舐窗纸一窥——竟见王氏与小厮举杯调笑,举止狎亵。

  怒火中烧的周大佑,抓起墙上的剑,却发现那竟是成知天的斩邪剑。

  他冲出门去,见成知天负剑而立:“兄以为梦是幻,却不知幻即真。”

  两人劈开房门,小厮夺路而逃,成知天挥剑斩断其肩臂。

  周大佑执剑质问王氏,竟得知自己入狱时,她便与小厮私通。

  剑光闪过,王氏人头落地,鲜血溅在庭中槐树上,宛如当年陈氏临盆时的景象。

  “啊!”周大佑猛地惊醒,冷汗浸透中衣。

  成知天坐在榻边,手中把玩着一枚玉简:“可还记得崂山之夜?”

  周大佑颤抖着接过,见上面刻着“忍事最乐”四字,竟与他梦中所见无异。

  三日后,周大佑辞别家人,随成知天入山。

  行至村口,他回头望去,见幼子在弟媳怀中向他挥手。

  成知天见状,轻轻拂袖,一片云翳,遮住了周大佑的视线。

  “贤弟可还记得,那年春日我们在槐荫下赌书,你输了便去偷摘邻家杏子?”

  周大佑忽然轻笑。

  成知天眼中闪过一丝暖意:

  “怎会不记得?你替我望风,结果被狗追得翻墙,跌破了新做的青衫。”

  两人相视而笑,笑声惊起檐角宿鸟。

  那鸟儿振翅飞向云端,羽翎间竟有金光闪烁,宛如梦中见过的仙禽。

  周大佑忽然明白,这世间最难得的修行,不在深山古观,而在人心的放下与超脱。

  他望向成知天,见道袍上的云纹正与天边流云相映。

  终是轻轻叹了口气,将尘世种种,都付与这山风松涛之中。

  文登县流传着奇闻:周家幼弟在书斋发现一枚金爪甲,凡触铁器皆成金。

  有人说,那是周大佑已成仙,留下点金术接济家人;

  也有人说,曾在崂山见过两个道人,一个鹤发童颜,一个青衫磊落。

  对坐弈棋时,身畔常有雀儿鸣唱,其声清越如笙簧。

  而在那云雾缭绕的道观里,成知天正指着山下的万家灯火,对周大佑笑道:

  “你看,世人忙忙碌碌,不过为那三寸气、七尺躯。”

  周大佑望着山下的炊烟,心中虽有微痛,却如轻烟般散去。

  山风掠过,成知天袖中掉出半阙词稿,正是当年未写完的《鹤冲天》。

  周大佑捡起一看,见最后两句已补全:“且把浮名换浅斟低唱,鹤背踏松月。”

  墨迹竟还带着松烟香,仿佛是刚刚写就。

  远处传来暮鼓晨钟,周大佑忽然轻笑,将词稿轻轻放在石桌上。

  风起时,纸页翻动,竟自飘向云端,化作一只白鹤的模样,越飞越远,终不见踪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