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朕与你们打个赌-《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》

  (起)

  崇政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司马光还沉浸在太学生突然请愿带来的错愕与一丝不安中,而赵祯的目光已经越过他,投向了宫门之外,那隐隐传来的喧嚣之地。

  “陈伴伴,”赵祯的声音打破了沉寂,平静得听不出丝毫波澜,“去宣德楼。”

  “陛下!”陈忠和与司马光几乎同时出声。陈忠和是一脸担忧:“陛下,宫外情形未明,学子们情绪激动,万一有狂悖之徒……”

  司马光则是急忙拱手:“陛下,学子年轻气盛,亦是出于卫道之心,陛下万金之躯,岂可轻涉险地?当由有司官员前去安抚训诫……”

  赵祯站起身,理了理身上那件为了显得干练而特意改短的龙袍袖口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:“安抚?训诫?司马爱卿,若是有用,他们今日就不会跪在那里了。他们不是要见朕吗?朕就去见见他们,听听他们口中的‘道’,究竟是何模样。”

  他看了一眼司马光,补充道:“司马爱卿,你也一同前去。你既是他们心中的‘卫道’楷模,正好也看看,你所要维护的‘道’,催生出了怎样的行动。”

  司马光脸色一僵,却无法反驳,只得躬身应道:“臣……遵旨。”

  (承)

  宣德楼前,黑压压地跪着数百名头戴儒巾的太学生。他们大多年轻,脸上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高与此刻激愤带来的潮红。前排几人高举着临时书写的白幡,上面赫然是“罢黜新衙,焚毁妖图”、“摒弃奇技,重归圣道”等触目惊心的大字。守卫宫门的禁军手持兵刃,组成人墙,紧张地与学生们对峙着,气氛剑拔弩张。

  当赵祯的身影出现在宣德门上时,楼下顿时一片骚动。学子们没想到皇帝真的会亲自现身,激动、愤怒、惶恐的情绪交织在一起,呼喊声此起彼伏。

  “陛下!请罢黜发改委,驱逐佞臣!”

  “祖宗之法不可变!陛下三思啊!”

  “奇技淫巧,祸国殃民!”

  声浪扑面而来,陈忠和下意识地往前站了半步,想挡住赵祯。赵祯却轻轻推开他,走到城墙垛口前,双手扶着冰冷的石栏,俯视着下方。

  他没有立刻说话,只是静静地扫视着那一张张年轻而激动的面孔。他的沉默,反而让喧嚣的声浪渐渐平息下来,所有学子都仰着头,目光聚焦在这位年轻而“离经叛道”的皇帝身上。

  司马光站在赵祯侧后方,心情复杂。他看着这些热血沸腾的学子,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,为了心中的理想和道义,可以不顾一切。但他此刻更清晰地感受到身旁天子那沉静目光下蕴含的压力。

  “诸位学子,”赵祯终于开口了,声音清朗,透过初春微凉的空气,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,“你们跪在这里,口口声声说为了江山社稷,为了圣人之道。朕,听到了。”

  他的开场白很平静,没有预想中的斥责,这让学子们有些意外。

  “你们说发改委是乱政,规划图是妖图,新学是歪理。”赵祯继续道,“朕,不怪你们。因为你们所学,皆是圣贤书,所见,皆是故纸堆。你们不知道一条更宽更平的道路,能救活多少灾民;不知道一座高耸的炉窑,能打造多少保家卫国的利刃;不知道改进的织机,能让多少贫寒之家多一件御寒的冬衣。”

  他话锋一转,语气依旧平和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你们只知道,这些东西,古书上没有。所以,它们就是错的,就是奇技淫巧,就是祸国殃民。是吗?”

  一名跪在前排,看似为首的太学生昂起头,大声反驳道:“陛下!子曰:‘君子不器’!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!治国当以仁义为本,而非沉迷于工匠之术!此乃舍本逐末!”

  “好一个舍本逐末!”赵祯笑了起来,那笑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,“那朕问你,若北方的辽骑打过来,你是准备用《论语》去挡他们的马刀,还是准备用‘仁义’去填他们的胃口?”

  那学子顿时语塞,脸涨得通红:“你……强词夺理!自有狄将军这等猛将保家卫国!”

  “猛将?”赵祯点点头,“狄青将军自然是猛将。可若没有精良的兵甲,没有充足的粮草,没有快捷的通道运送兵员,猛将空有一身勇武,又能如何?难道让他赤手空拳去对抗敌人的铁骑吗?”

  他不再看那个哑口无言的学子,目光扫过全场:“你们读圣贤书,可知‘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’?让百姓吃饱穿暖,让国家强盛安宁,这难道不是最大的‘仁’和‘义’?你们口中的‘道’,难道就是让百姓继续忍受饥寒,让将士继续用血肉之躯去弥补器械的落后吗?”

  一连串的问题,如同重锤,敲打在每一个学子的心上。他们习惯了引经据典的辩论,却从未遇到过如此直指现实、关乎生死存亡的诘问。

  (转)

  看着下方开始出现迷茫和思索神情的年轻面孔,赵祯知道,火候差不多了。他今日来,不是为了辩论赢他们,而是为了“破局”。

  “看来,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。”赵祯摊了摊手,做出一个无奈又略带挑衅的表情,“你们坚信你们的‘道’,朕,坚信朕的‘路’。既然如此,光靠嘴说没用,我们不如……打个赌如何?”

  打赌?

  这个词从一国之君口中说出,不仅让下面的学子们愣住了,连他身后的司马光和陈忠和都傻了眼。君王与学子打赌?这成何体统!

  赵祯却不理会他们的震惊,自顾自地说道:“就赌朕这‘奇技淫巧’的发改委,一年之内,能否做成一件事——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,于汴京城外,修建起一座可容纳万人、拥有标准跑道、各类球场、泳池的‘大宋皇家运动场’,并成功举办第一届‘大宋运动会’!”

  他顿了顿,看着下方一张张错愕的脸,继续说道:“若朕做到了,便证明这‘新法’并非一无是处,至少,它能实实在在地办成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。届时,你们需心服口服,入发改委为见习吏员,亲身体验何为‘经世致用’之学。”

  “若朕做不到,”赵祯声音提高了几分,“朕便依你们所言,即刻解散发改委,焚毁所有规划图纸,从此不再提什么‘五年规划’、‘KpI考核’,如何?”

  这个赌约,石破天惊!不仅赌注极大,而且内容完全超出了学子们的认知范畴。运动场?运动会?这都是什么跟什么?

  学子们面面相觑,交头接耳,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应。答应?似乎有辱斯文,且对那闻所未闻的“运动会”毫无概念。不答应?方才慷慨激昂地请愿,此刻皇帝给出了一个验证的机会,若不敢接,岂非显得怯懦无理?

  那为首的太学生挣扎着问道:“陛下,何为……运动会?”

  赵祯微微一笑:“简单说,就是一场展现力量、速度、技巧与团队精神的竞技盛会。君子六艺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其中‘射’、‘御’本就是竞技。朕不过是将古之君子所求,推及天下军民,强身健体,凝聚国魂罢了。这,总不算‘奇技淫巧’吧?”

  他将现代概念巧妙嫁接于古代“六艺”之上,顿时堵得众人无话可说。

  (合)

  在一片窃窃私语和犹豫不决中,赵祯不再等待他们的答复,他朗声道:“赌约朕已立下,尔等可自行斟酌。是继续在这里跪着空喊口号,还是回去拭目以待,用事实来验证道理,选择权在你们。”

  说完,他不再停留,转身便走。司马光和陈忠和连忙跟上。

  走下城楼,回到宫禁之内,陈忠和才擦着冷汗低声道:“官家,您这赌约……是否太过冒险了?万一……”

  赵祯脚步不停,脸上却带着一丝狡黠:“放心,陈伴伴,朕心里有数。运动场的选址和初步预算,沈括早就测算好了,用朕的内帑和即将发行的‘国债’支付,不动用国库正税,不增加百姓负担。朕有九成把握。”

  他看了一眼身后沉默不语的司马光,意有所指地说道:“有时候,面对根深蒂固的偏见,讲道理不如摆事实。把他们拉进我们设定的‘战场’,用他们无法否认的成果说话,比一万句辩论都管用。”

  司马光嘴唇动了动,最终还是没有出声。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位皇帝了,行事看似荒唐跳脱,却又每每暗藏机锋,直指要害。

  悬念: 太学生们会接受这个看似荒唐的“赌约”吗?即便接受,赵祯这不动用国库、不增加赋税修建万人运动场的承诺,又该如何实现?这背后,是否隐藏着更深的谋划?而一直冷眼旁观的朝中保守势力,面对皇帝这突如其来的一招,又会作何反应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