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不愿意吗?”戚褚渊清明的眼睛里,有一抹火焰再缓缓熄灭。
“还是,不能原谅我…”他停了一停。
不能原谅当初当初他的所作所为。
蕈和陡然愣住,脑中响起了无数的声音,她看着戚褚渊,他极深的眼眸,静静凝着自己,她的心惶然一动,不知道该说什么:“那只是一个原因。”
果然,戚褚渊闭了闭眼睛,一度难以喘息。
终究还是要为了当初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。
他怨不得任何人。
即便,如今,是他用圣旨压下了众人的言语,只要她愿意嫁给他,一切都会变得合理,没有人会再说她的不是,她的困境便可迎刃而解,她还是难以接受。
蕈和抿住了唇,嫁给他并非不愿意,只是对他而言,如果他们要将一切都摊开说清楚,还有太多的隔阂,“我们就这样,不好吗?”
戚褚渊暗了一瞬,目光描绘她的脸庞,“可我总幻想着能更好。”
蕈和见他难得这般魂不守舍的模样,才察觉到了他的情绪起伏甚重,幸好是自己长了一张嘴,“当初的事情,我确实有些芥蒂,但虽为起先逼迫却也是两厢情愿,我已经不甚在意,我只是…”
他的眸子又霎时亮了起来,表情犹疑地问:“那为何?”
“只是,我如果嫁给你,那陛下怎么办?”蕈和还有一句未说完的话,“你又怎么办?”
戚褚渊自然知道她的思量,他转动起指尖的戒指,刀刻般的面颊上划过了一点停滞。
长公主若是嫁给了权柄在握的摄政王,则彻底架空了皇帝的权力,对陛下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威胁。
“虽然我知道,嫁给了你,这一切也不会有半点改变。”蕈和咬住了唇瓣,她眼中似乎亮起了水光,似乎是想了很久,“可是外人不会这么想,天下臣民不会这么想,即便有圣旨在,他们不会认为这是一桩美事。”
“从前你是梁王,是贵胄,公主嫁你无可厚非,可如今呢,你几乎手握大齐的天下,执掌朝政,一旦花好月圆结束,众人也只会觉得,你我狼狈为奸,根本就是觊觎陛下的天下。”
“我不想你背上这样的骂名。”说到这里,蕈和的声音已经有了些许哽咽:“若我还是公主,就这么过下去,所有人都可以安心,陛下也能安心。”
“不是吗?”
戚褚渊退了两部,肩颈陡然松懈,他凝着蕈和,不由地弯了弯唇。
说到底她还是在意戚晟的感受。
“你相信我,便足以两全。”
说这话的时候,他眼眸如海般深不见底,仿佛两年之前,她又看到了那个狂妄的、不可一世、不容置喙的戚褚渊。
蕈和没理由的心慌,她一顿:“你要做什么?”
戚褚渊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些偏颇,他缓和了表情,“两种办法,揭穿金佳氏的恶行,废黜陛下,我以遗诏拥立你登基为君王。”
蕈和哑了声,“废黜陛下,然后呢?”
戚褚渊眼神冷了一冷,薄唇抿成了一条直线,没有出声。
她拉住戚褚渊,神情犹豫不决。
一个想竭尽全力的两全,一个却想快刀斩乱麻。
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结局的对话。
戚褚渊的身躯微微凝住,眉心缓缓蹙成了一团,他语气淡薄,“难道你就没有想过,事事难以两全,这么拖下去,我与戚晟,究竟谁会受伤。”
若她再这般犹豫不定下去,不做决断,只会腹背受敌,若真到了危机的关头,便更加难以抉择。
蕈和只觉得心口一阵绞痛,她下意识地捂住。
戚褚渊脸色逐渐沉了下去,愈发地阴鸷,他像是失望了,转身,只给她留下了一句。
“蕈和,你终究是偏袒戚晟。”
待到蕈和抬头,戚褚渊已经不见了踪影,她呆呆地看着空荡的长廊,心脏似乎更疼了起来,蕈和死死咬住唇,几乎将唇咬成了血色。
沈清明从前就不怎么赞成戚褚渊一头栽进蕈和这浑水之中,可奈何他们殿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了,但如今看到一心为长公主的殿下如此受挫,他再也忍不住,转身之际,对着蕈和行礼。
他面无表情地说着:“长公主,臣有一句话,殿下为了公主已经做出了许多退让,以殿下的性情,在太后自尽的那一刻,便已经…”他眉心一动,将灭口说的好听了些,“以绝后患。”
“殿下是为了您的感受,才迟迟未有行动。”
沈清明说罢便退开,追随戚褚渊而去,他留下一句:“长公主,您莫要因为殿下向着您,一再伤殿下的心。”
蕈和如何不知道,眼眶忽而湿润了,一股浊气在体内不住地徘徊,她只觉得五脏六腑都浑浊着,微微喘息。
她只是想要让所有人都圆满。
岁雪狠狠地瞪了他一眼,她扶着蕈和摇摇欲坠的身躯,愤愤不平:“要他多嘴!”
戚褚渊大概是真的生气了,有半个多月没有搭理她。
自从两年前他们和好后,他几乎对她千依百顺,再也没有这么冷着她过,忽然而来的冷战,让蕈和无所适从难以入眠。
始终空落落的,就像是淤堵的河流,她无法疏解。
有时候甚至戚遥遥来找她玩,喊她也是魂不守舍。
连戚遥遥都看出来有问题,小心翼翼地提问:“堂姐,你是不是同梁王吵架了呀?”
蕈和闷闷地看着窗外的落叶,连神情都落寞起来,托着腮,“是吧?好像是吵架了。”
近来梁王的脸色可谓差到了极点,往日里他皆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模样。
可这几日,偏生似地底而来的修罗,可以说连天边的鸟儿看到他转身都得飞走。
越发乖张凌厉。
吓得朝堂上许多大臣汇报起朝政来总是战战兢兢,梁王殿下无声无息的倒也算过了。
一旦皱起眉,或者沉了脸。
顿时一个个地胆战心惊,责骂已经不算什么,生怕受处罚,都不敢大声说话,天天聚在一起讨论起梁王的心情好不好,今天能不能顺利汇报完毕。
连他们陛下也是一般的愁苦,他较之前也有些许不同,以往在朝上总是一声不吭地看梁王处置朝务,近来总是时不时说一两句话,有时候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。
说什么:“朕的想法与梁王不同。”
梁王却总是以余光撇了眼陛下,冷冷道:“陛下想错了。”
与梁王意见相左之时,压力便全落到了汇报的官员头上,可怜那一个个顶着莫大的心理负担,额头冷汗直冒,眼珠在陛下和梁王身上打转,吓得不敢呼吸。
众臣不约而同地看出,陛下不再像当初一样一句话也不说。
换句话说,陛下与梁王隔阂渐深呐。
对于他们一干忠臣来说,等真到了陛下想要亲政的那一日,到底是效忠梁王还是效忠陛下呢?
还有好像,距离上次梁王向陛下求娶长公主之后,这件事就像是落入了湖水之中似的,再也没有了音讯。
这到底是嫁还是不嫁呀?
种种疑问如同杂草一般,在众人的心中疯狂生长,他们身为人臣不敢问也不敢提,可长公主与梁王的婚事还没赐下,梁王一反常态,在朝上对陛下对众臣宽和以待。
颀长的身影,投在了大殿的白玉砖面,挺拔的身躯将一身紫色的朝服穿得格外凌厉,他五官清疏,偏生长相清贵,他笑了一笑,那笑却不达眼底,“陛下,本王命人测算,下个月,五月出头,正是适宜嫁娶的吉日。”
戚晟不由地拧起眉,戚褚渊还想提与长姐的婚事吗?
他心中有底,听闻,长姐在听说他求娶之后与他大吵了一架,看到没有,长姐还是向着他们的。
毕竟他们才是有血脉相连的亲人。
对于戚褚渊,长姐终究还是有犹豫。
正当戚晟扬起眉头,正欲打算推脱,他提起气。
而戚褚渊却忽然换了语气,他将戚晟的话语扼杀,“正适合陛下迎娶皇后。”
戚晟当即愣住,什么!
这好端端地怎么提起了陛下的婚事?
大司马周瑞清自然而然地笑了笑,他冲着陛下行礼,十分高兴道:“陛下,还有一个月的时间,尚且有些紧凑,不过事关国婚,尚且来得及。”
“不”
这回轮到戚晟傻眼了,他登时红了双眼,细看之下,浑身仍是隐隐颤抖着,目光望着众臣,或许是不想让他人看到自己的难堪,拼命地隐忍着。
见戚晟不愿意,太傅李百桦壮着胆子上前行礼,他不怎么在朝上说话,声音都有些小。
“梁王殿下。”
众人见向来不说话的李百桦冒了出来,还有些意外,不过想来也是,他是陛下恩师,日日教导,甚至比太后还亲些,自然是向着陛下。
李百桦历经两朝,五十的年纪,双鬓已百,他深深皱眉,“陛下如今才虚十五岁,时年尚早,这么早成婚恐怕不妥,不如再等几年,再成婚也不迟。”
“国婚是一国要事,事关大齐安定。”戚褚渊像是打定了主意,他薄凉的眼神往戚晟脸上一落复而收回,唇微微勾起,“更何况,当初挑选皇后,还是太后薨逝前亲自提及,也是太后亲自选定的皇后人选,若是太后未曾薨逝,便是太后亲自主婚,如何不妥?”
一句金佳氏,让戚晟更是浑身发寒,戚褚渊!
他还敢提母后。
“谁会有异议?”他下颚抬起,眼底流淌出了些许故意的情绪:“陛下吗?”
四目相对,却闪出了诸多火花。
少年龙袍下的身体颤抖着,手在袖中握成了拳头,面部的肌肉抽动,一股无名的火燃了起来,他深深吸气,压制心中的怒气。
他以为,是为了长姐,没想到竟然是冲着他来了。
这分明就是戚褚渊要让自己难堪,长姐拒绝嫁给他,他就将怒火扑到了他的身上。
好啊
戚褚渊
众人看着,都不敢提出反驳。
大司马周瑞清望着众人,清了清嗓子一笑道:“陛下成婚,皇后早日生下皇子,大齐皇室有后嗣出生,也是关乎国作安定的好事,梁王殿下思虑深远,太傅又何须阻拦。”
周瑞清真不愧是戚褚渊身后的狗,戚晟冷冷地看着他,每每都是帮着戚褚渊说话。
他身为大司马,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,却唯戚褚渊唯命是从。
让戚晟如何不气愤。
“大司马所言甚是。”李百桦咽了口唾沫,他常年只知道教书育人,面对戚褚渊的威压,顿时心中打颤,他抱歉地看了眼戚晟,默默地退下了。
这事没法反对。
朝臣之中的柳氏,历任相国府长史,他闻言一顿,从容地前来谢恩,上前跪于大殿中央,他却面无喜色,只剩下一脸的庄重,仿佛早已经料到了今日,他跪伏,朗声道:“谢梁王殿下、谢陛下,谨遵圣令。”
册立皇后的事情,就算是尘埃落定了。
等到退了朝。
大臣们踏出大殿,当那一缕阳光落在了他们的身上,众人才觉得如释重负。
他们心中一个咯噔,知道梁王殿下嚣张,平日里好歹收敛,今日当着陛下的面,当真一点情面都不留,说册立皇后就册立,丝毫不问陛下的意思。
“梁王近来心绪不高,到底是怎么了?”
“我听说宫里的亲戚说,说是最近长公主也是心神不宁,恹恹的没什么精神,你们说梁王情绪不高,是不是与长公主有关?”
一人惊讶,猜测:“啊?可是吵架了?可长公主与梁王不是赐婚了么?”
有一大臣捏着胡须,神秘地揣测:“半个多月没有动静,我看未必啊,梁王殿下毕竟是权臣,本朝唯一的长公主若是还嫁了权臣,若是在陛下之前生下子嗣,万一梁王真的…陛下的地位那可就岌岌可危。”
众人惊出了一身冷汗,是啊,若是长公主生下了有梁王血脉的孩子,但凡梁王有半点不臣之心,可直接改朝换代!
难怪长公主与陛下还有梁王最近的关系都有那么些微妙啊。
后面又走出来些许官员:“你还看不出来,陛下与梁王之间的嫌隙显然越来越深。”
有人龃龉:“今日,梁王摆明了让陛下不舒服,偏生陛下还反驳不得,柳氏本就是定下的皇后,早晚成婚都是必然。”
可大家都知道,柳氏是梁王举荐入宫,是梁王的人。
梁王的触手简直是快布满了整个大齐。
众人啧啧感叹:“往后这宫里,是少不了热闹。”
正好柳氏的父亲与兄长也走出大殿,有官员满脸喜色,忙不迭凑上去,祝贺:“还未恭喜柳兄,即将成为国丈,家中出了位皇后。”
“刘兄入朝不过数月,可已然成为皇亲国戚,还当真是气运极佳。”
众人心知肚明,他们都是一样的,都是为了梁王做事。
柳家兄长,单名彦,他笑着热切回应,“多谢诸位。”
柳父则是深深敛眉,没有该有的喜悦,他看了一眼大殿,似乎在思索什么,闻言风轻云淡地点头回应,“多谢,之后自然备上宴席,宴请诸位。”
随后便匆匆离开。
剩下不解的众人,“这柳长史看起来不甚高兴啊?”
“是啊,女儿成了皇后,他怎的不高兴?”
有些不寻常啊。
“还是,不能原谅我…”他停了一停。
不能原谅当初当初他的所作所为。
蕈和陡然愣住,脑中响起了无数的声音,她看着戚褚渊,他极深的眼眸,静静凝着自己,她的心惶然一动,不知道该说什么:“那只是一个原因。”
果然,戚褚渊闭了闭眼睛,一度难以喘息。
终究还是要为了当初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。
他怨不得任何人。
即便,如今,是他用圣旨压下了众人的言语,只要她愿意嫁给他,一切都会变得合理,没有人会再说她的不是,她的困境便可迎刃而解,她还是难以接受。
蕈和抿住了唇,嫁给他并非不愿意,只是对他而言,如果他们要将一切都摊开说清楚,还有太多的隔阂,“我们就这样,不好吗?”
戚褚渊暗了一瞬,目光描绘她的脸庞,“可我总幻想着能更好。”
蕈和见他难得这般魂不守舍的模样,才察觉到了他的情绪起伏甚重,幸好是自己长了一张嘴,“当初的事情,我确实有些芥蒂,但虽为起先逼迫却也是两厢情愿,我已经不甚在意,我只是…”
他的眸子又霎时亮了起来,表情犹疑地问:“那为何?”
“只是,我如果嫁给你,那陛下怎么办?”蕈和还有一句未说完的话,“你又怎么办?”
戚褚渊自然知道她的思量,他转动起指尖的戒指,刀刻般的面颊上划过了一点停滞。
长公主若是嫁给了权柄在握的摄政王,则彻底架空了皇帝的权力,对陛下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威胁。
“虽然我知道,嫁给了你,这一切也不会有半点改变。”蕈和咬住了唇瓣,她眼中似乎亮起了水光,似乎是想了很久,“可是外人不会这么想,天下臣民不会这么想,即便有圣旨在,他们不会认为这是一桩美事。”
“从前你是梁王,是贵胄,公主嫁你无可厚非,可如今呢,你几乎手握大齐的天下,执掌朝政,一旦花好月圆结束,众人也只会觉得,你我狼狈为奸,根本就是觊觎陛下的天下。”
“我不想你背上这样的骂名。”说到这里,蕈和的声音已经有了些许哽咽:“若我还是公主,就这么过下去,所有人都可以安心,陛下也能安心。”
“不是吗?”
戚褚渊退了两部,肩颈陡然松懈,他凝着蕈和,不由地弯了弯唇。
说到底她还是在意戚晟的感受。
“你相信我,便足以两全。”
说这话的时候,他眼眸如海般深不见底,仿佛两年之前,她又看到了那个狂妄的、不可一世、不容置喙的戚褚渊。
蕈和没理由的心慌,她一顿:“你要做什么?”
戚褚渊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些偏颇,他缓和了表情,“两种办法,揭穿金佳氏的恶行,废黜陛下,我以遗诏拥立你登基为君王。”
蕈和哑了声,“废黜陛下,然后呢?”
戚褚渊眼神冷了一冷,薄唇抿成了一条直线,没有出声。
她拉住戚褚渊,神情犹豫不决。
一个想竭尽全力的两全,一个却想快刀斩乱麻。
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结局的对话。
戚褚渊的身躯微微凝住,眉心缓缓蹙成了一团,他语气淡薄,“难道你就没有想过,事事难以两全,这么拖下去,我与戚晟,究竟谁会受伤。”
若她再这般犹豫不定下去,不做决断,只会腹背受敌,若真到了危机的关头,便更加难以抉择。
蕈和只觉得心口一阵绞痛,她下意识地捂住。
戚褚渊脸色逐渐沉了下去,愈发地阴鸷,他像是失望了,转身,只给她留下了一句。
“蕈和,你终究是偏袒戚晟。”
待到蕈和抬头,戚褚渊已经不见了踪影,她呆呆地看着空荡的长廊,心脏似乎更疼了起来,蕈和死死咬住唇,几乎将唇咬成了血色。
沈清明从前就不怎么赞成戚褚渊一头栽进蕈和这浑水之中,可奈何他们殿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了,但如今看到一心为长公主的殿下如此受挫,他再也忍不住,转身之际,对着蕈和行礼。
他面无表情地说着:“长公主,臣有一句话,殿下为了公主已经做出了许多退让,以殿下的性情,在太后自尽的那一刻,便已经…”他眉心一动,将灭口说的好听了些,“以绝后患。”
“殿下是为了您的感受,才迟迟未有行动。”
沈清明说罢便退开,追随戚褚渊而去,他留下一句:“长公主,您莫要因为殿下向着您,一再伤殿下的心。”
蕈和如何不知道,眼眶忽而湿润了,一股浊气在体内不住地徘徊,她只觉得五脏六腑都浑浊着,微微喘息。
她只是想要让所有人都圆满。
岁雪狠狠地瞪了他一眼,她扶着蕈和摇摇欲坠的身躯,愤愤不平:“要他多嘴!”
戚褚渊大概是真的生气了,有半个多月没有搭理她。
自从两年前他们和好后,他几乎对她千依百顺,再也没有这么冷着她过,忽然而来的冷战,让蕈和无所适从难以入眠。
始终空落落的,就像是淤堵的河流,她无法疏解。
有时候甚至戚遥遥来找她玩,喊她也是魂不守舍。
连戚遥遥都看出来有问题,小心翼翼地提问:“堂姐,你是不是同梁王吵架了呀?”
蕈和闷闷地看着窗外的落叶,连神情都落寞起来,托着腮,“是吧?好像是吵架了。”
近来梁王的脸色可谓差到了极点,往日里他皆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模样。
可这几日,偏生似地底而来的修罗,可以说连天边的鸟儿看到他转身都得飞走。
越发乖张凌厉。
吓得朝堂上许多大臣汇报起朝政来总是战战兢兢,梁王殿下无声无息的倒也算过了。
一旦皱起眉,或者沉了脸。
顿时一个个地胆战心惊,责骂已经不算什么,生怕受处罚,都不敢大声说话,天天聚在一起讨论起梁王的心情好不好,今天能不能顺利汇报完毕。
连他们陛下也是一般的愁苦,他较之前也有些许不同,以往在朝上总是一声不吭地看梁王处置朝务,近来总是时不时说一两句话,有时候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。
说什么:“朕的想法与梁王不同。”
梁王却总是以余光撇了眼陛下,冷冷道:“陛下想错了。”
与梁王意见相左之时,压力便全落到了汇报的官员头上,可怜那一个个顶着莫大的心理负担,额头冷汗直冒,眼珠在陛下和梁王身上打转,吓得不敢呼吸。
众臣不约而同地看出,陛下不再像当初一样一句话也不说。
换句话说,陛下与梁王隔阂渐深呐。
对于他们一干忠臣来说,等真到了陛下想要亲政的那一日,到底是效忠梁王还是效忠陛下呢?
还有好像,距离上次梁王向陛下求娶长公主之后,这件事就像是落入了湖水之中似的,再也没有了音讯。
这到底是嫁还是不嫁呀?
种种疑问如同杂草一般,在众人的心中疯狂生长,他们身为人臣不敢问也不敢提,可长公主与梁王的婚事还没赐下,梁王一反常态,在朝上对陛下对众臣宽和以待。
颀长的身影,投在了大殿的白玉砖面,挺拔的身躯将一身紫色的朝服穿得格外凌厉,他五官清疏,偏生长相清贵,他笑了一笑,那笑却不达眼底,“陛下,本王命人测算,下个月,五月出头,正是适宜嫁娶的吉日。”
戚晟不由地拧起眉,戚褚渊还想提与长姐的婚事吗?
他心中有底,听闻,长姐在听说他求娶之后与他大吵了一架,看到没有,长姐还是向着他们的。
毕竟他们才是有血脉相连的亲人。
对于戚褚渊,长姐终究还是有犹豫。
正当戚晟扬起眉头,正欲打算推脱,他提起气。
而戚褚渊却忽然换了语气,他将戚晟的话语扼杀,“正适合陛下迎娶皇后。”
戚晟当即愣住,什么!
这好端端地怎么提起了陛下的婚事?
大司马周瑞清自然而然地笑了笑,他冲着陛下行礼,十分高兴道:“陛下,还有一个月的时间,尚且有些紧凑,不过事关国婚,尚且来得及。”
“不”
这回轮到戚晟傻眼了,他登时红了双眼,细看之下,浑身仍是隐隐颤抖着,目光望着众臣,或许是不想让他人看到自己的难堪,拼命地隐忍着。
见戚晟不愿意,太傅李百桦壮着胆子上前行礼,他不怎么在朝上说话,声音都有些小。
“梁王殿下。”
众人见向来不说话的李百桦冒了出来,还有些意外,不过想来也是,他是陛下恩师,日日教导,甚至比太后还亲些,自然是向着陛下。
李百桦历经两朝,五十的年纪,双鬓已百,他深深皱眉,“陛下如今才虚十五岁,时年尚早,这么早成婚恐怕不妥,不如再等几年,再成婚也不迟。”
“国婚是一国要事,事关大齐安定。”戚褚渊像是打定了主意,他薄凉的眼神往戚晟脸上一落复而收回,唇微微勾起,“更何况,当初挑选皇后,还是太后薨逝前亲自提及,也是太后亲自选定的皇后人选,若是太后未曾薨逝,便是太后亲自主婚,如何不妥?”
一句金佳氏,让戚晟更是浑身发寒,戚褚渊!
他还敢提母后。
“谁会有异议?”他下颚抬起,眼底流淌出了些许故意的情绪:“陛下吗?”
四目相对,却闪出了诸多火花。
少年龙袍下的身体颤抖着,手在袖中握成了拳头,面部的肌肉抽动,一股无名的火燃了起来,他深深吸气,压制心中的怒气。
他以为,是为了长姐,没想到竟然是冲着他来了。
这分明就是戚褚渊要让自己难堪,长姐拒绝嫁给他,他就将怒火扑到了他的身上。
好啊
戚褚渊
众人看着,都不敢提出反驳。
大司马周瑞清望着众人,清了清嗓子一笑道:“陛下成婚,皇后早日生下皇子,大齐皇室有后嗣出生,也是关乎国作安定的好事,梁王殿下思虑深远,太傅又何须阻拦。”
周瑞清真不愧是戚褚渊身后的狗,戚晟冷冷地看着他,每每都是帮着戚褚渊说话。
他身为大司马,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,却唯戚褚渊唯命是从。
让戚晟如何不气愤。
“大司马所言甚是。”李百桦咽了口唾沫,他常年只知道教书育人,面对戚褚渊的威压,顿时心中打颤,他抱歉地看了眼戚晟,默默地退下了。
这事没法反对。
朝臣之中的柳氏,历任相国府长史,他闻言一顿,从容地前来谢恩,上前跪于大殿中央,他却面无喜色,只剩下一脸的庄重,仿佛早已经料到了今日,他跪伏,朗声道:“谢梁王殿下、谢陛下,谨遵圣令。”
册立皇后的事情,就算是尘埃落定了。
等到退了朝。
大臣们踏出大殿,当那一缕阳光落在了他们的身上,众人才觉得如释重负。
他们心中一个咯噔,知道梁王殿下嚣张,平日里好歹收敛,今日当着陛下的面,当真一点情面都不留,说册立皇后就册立,丝毫不问陛下的意思。
“梁王近来心绪不高,到底是怎么了?”
“我听说宫里的亲戚说,说是最近长公主也是心神不宁,恹恹的没什么精神,你们说梁王情绪不高,是不是与长公主有关?”
一人惊讶,猜测:“啊?可是吵架了?可长公主与梁王不是赐婚了么?”
有一大臣捏着胡须,神秘地揣测:“半个多月没有动静,我看未必啊,梁王殿下毕竟是权臣,本朝唯一的长公主若是还嫁了权臣,若是在陛下之前生下子嗣,万一梁王真的…陛下的地位那可就岌岌可危。”
众人惊出了一身冷汗,是啊,若是长公主生下了有梁王血脉的孩子,但凡梁王有半点不臣之心,可直接改朝换代!
难怪长公主与陛下还有梁王最近的关系都有那么些微妙啊。
后面又走出来些许官员:“你还看不出来,陛下与梁王之间的嫌隙显然越来越深。”
有人龃龉:“今日,梁王摆明了让陛下不舒服,偏生陛下还反驳不得,柳氏本就是定下的皇后,早晚成婚都是必然。”
可大家都知道,柳氏是梁王举荐入宫,是梁王的人。
梁王的触手简直是快布满了整个大齐。
众人啧啧感叹:“往后这宫里,是少不了热闹。”
正好柳氏的父亲与兄长也走出大殿,有官员满脸喜色,忙不迭凑上去,祝贺:“还未恭喜柳兄,即将成为国丈,家中出了位皇后。”
“刘兄入朝不过数月,可已然成为皇亲国戚,还当真是气运极佳。”
众人心知肚明,他们都是一样的,都是为了梁王做事。
柳家兄长,单名彦,他笑着热切回应,“多谢诸位。”
柳父则是深深敛眉,没有该有的喜悦,他看了一眼大殿,似乎在思索什么,闻言风轻云淡地点头回应,“多谢,之后自然备上宴席,宴请诸位。”
随后便匆匆离开。
剩下不解的众人,“这柳长史看起来不甚高兴啊?”
“是啊,女儿成了皇后,他怎的不高兴?”
有些不寻常啊。